润木指点:中国不良资产行业新的变化和特点(一) |
来源:北京杜威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17-7-4 |
润木集团十余年在不良资产领域深耕细作,以“稳健和价值”作为核心投资战略,团队拥有丰富的资产管理、整合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资源,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已发展成为业界享有盛誉的金融资产整合集团。集团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布局日趋完善,业务涵盖了资产收购、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通过近十年的磨砺,“润木财富”正在成为中国金融资产整合的领导品牌!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16年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变化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并且对2017年不良资产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016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一系列事件增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6年,中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1.不良资产卖方市场持续保持较大量供给 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连续四个季度上升,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5122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了2378亿元,维持了2011年四季度以来连续上涨的态势;不良贷款率全年较为平稳,年末为1.74%,较上季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较2015年底上涨了0.0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整体仍维持不断上升的态势。 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仍保持较大的规模,2016年末为33524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467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3.87%,较2015年底增加0.08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关注类贷款质量向下迁徙仍承受较大的压力。 从行业看,过剩产能行业暴露了大量不良贷款,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调研显示,钢铁、煤炭行业仍是不良贷款重灾区,沿海地区银行不良的风险相对有所缓解,东北、华北地区或成为银行不良资产重灾区。《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的调研也显示,未来一段时间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问题仍承受较大压力。 商业银行仍为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供给方,市场上公开对外转让的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银行。此外,信托、租赁、网贷、企业应收账款和债券市场的违约金额也较为巨大,整体不良资产市场的潜在供给规模仍较大。 润木集团通过科学严谨的市场评估体系、先进规范的融资服务系统及专业系统的风险管控手段,使民间资本与资金需求有机互动,实现资源整合、融资交易、资本增值,为中国民间资本市场与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市场对接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