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刀口浪尖的不良资产该如何处理 |
来源:北京杜威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17-6-14 |
重点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外包给律师事务所、信用咨询调查公司、保理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处置,可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组织成本、提高处置效率。由于建立了委托代理处置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像借款合同一样可以批量定制,单位成本很低,银行将只需面对几个社会中介机构,并且处于不良资产资源的垄断性供给方,处置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效益必将有所提高;而社会中介机构面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这块大蛋糕,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将努力争取代理处置权,高效率进行处置。这样一来,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受传统处置行业多个痛点影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中,这些机构在处置众多不良资产项目过程中,对外要分别与法院、仲裁机构、评估机构、政府主管部门打交道,对内还要组织有关的处置材料上报上级机关审批、研究。这种情形一方面造成司法服务、评估等的卖方市场,司法、评估质次价高,国有商业银行被迫支付昂贵的诉讼、评估成本,却常常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胜诉不胜钱"不断重演。
另一方面也使各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疲于奔命,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困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清收难度不断增大。商业银行通过现金方式收回的不良贷款增比逐年下降2011年及之前商业银行现金清收占比在80~90%,2012年至今,现金比逐年下降,2014年约占20~30%左右,而核销、转让抵债等等非现金请收方式占比逐年提高。
2、由于多采用核销,转让等非现金请收方式,对设备和利润侵蚀严重,是导致拨备覆盖率、净利润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商业银行剪刀差逐渐扩大,向不良贷款下迁压力巨大。
4、逾期贷款向不良贷款平均迁徙率在30~50%左右
5、逾期不良比逐渐提高(逾期90天贷款与不良比120%是监管红线)
受不良资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受不良资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及实际的市场供给规模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对外转让意愿,不良资产在供给端上日益市场化。当前在处置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清收、核销等内部消化方式的关注度提升。在外部处置方式上,除了四大AMC以外,向地方AMC转让不良资产的规模逐渐加大。同时,商业银行也在探索更多的转让渠道,如通过金融资产交易所直接面向广大普通投资者的方式有所增加,且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例如,江浙地区部分银行紧跟互联网金融创新热潮,在淘宝司法平台拍卖不良贷款中的抵押房产、土地、抵押物,创新资产回收新渠道,从侧面反映出商业银行对向外转让不良贷款这一传统方式的依赖性有可能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