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领域蕴含的机会 |
来源:北京杜威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17-6-9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这是“三期叠加”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既有短周期的景气下行与长周期的经济增速换挡变轨等周期性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过剩产能风险释放等内部因素与国际经济低迷等外部因素。
研究显示,本轮银行不良资产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资产正向各银行类机构、各地区、各行业蔓延: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存量较大,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增幅较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不良贷款规模相对集中,采矿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不良规模增长较快。但与国际相比,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贷款风险尚在可控范围,银行体系拨备充足,短期内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持续放量,市场供应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价格承下行压力,收购风险增加,市场交投清淡,处置难度加大。不良资产供求双方的价格分歧较大,作为主要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和给予较短的尽调时限完成不良贷款包的出售,而作为主要需求方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度为了争抢市场份额,附和商业银行的交易条件,所购资产包盈利压力大,进而对收购不良贷款变得相对谨慎。价格分歧的持续不可避免地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积压,阻碍风险的及时释放,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利。
随着产融结合的深化,不良资产风险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委托贷款逾期数额巨大,企业间存在大量逾期应收款,价值发生贬损的股权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层出不穷,这些风险很容易侵入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有必要将其纳入不良资产市场进行风险处置与价值挖掘,以助实体经济盘活存量,缓解企业债务负担,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什么是不良资产?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帐,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 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不良资产是不能参与企业正常资金周转的资产,如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投资等。
中国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在1998年以前,各银行业按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四级分类”,俗称“一逾两呆”,也就是“逾期”、“呆滞”、“呆账”。按这种方法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有普通呆账准备金一种,为贷款总量的1%。
二是1998年以后,中国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即“五级分类”。1999年7月,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后三类为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概况
行业发展历程:渐具市场化
第一轮不良处置:1999年,四大资管公司成立,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诞生,负责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至2006年基本处置完毕。
第二轮不良处置:为配合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2004-2005年、2008年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再次进行大规模剥离。
地方性AMC成立:2013年,政府允许设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处置当地金融机构产生的不良贷款。目前已总计有18家地方AMC正式获得监管牌照。
不良处置周期再度回归:“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的压力,不良的高企,给不良资产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链与行业格局
行业经营模式与盈利来源
行业经营模式:分为收购类、重组类、债转股三种模式
收购类不良资产的经营模式:AMC按账面原值的一定折扣收购不良债权资产,在资产分类的础上进行价值提升,然后寻机出售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债权回收。
重组类不良资产的经营模式:AMC与债权人及债务人三方达成协议,以确定合同权利业务关系。向债权企业收购债权,同时与债务企业及关联方达成重组协议,约定还款金额、还款方式、还款时间、抵质押物与担保安排。
债转股类不良资产的经营模式:AMC通过债转股、以股抵债、追加投资等方式获得债转股资产,通过改善债转股企业经营提升债转股资产价值。
市场前景
本轮周期资产优质,价值充足:
资产质量: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次级类资产占比有所提高,损失类资产占比下降;
几乎没有信用贷款,60-85%第一债权人,而上一轮小于50%,资产抵押担保率高,抵押资产价格明确,担保人身份明确;
重组和深度挖掘的机会较多;很多已经进入诉讼进程中,几百户借款人还在运营中,只是流动性困难,有更多的重组机会;
资产金额:上个周期资产包的售价都在6-7亿以内,而今年的包的明显特点是规模巨大,有些售价高达30亿,超过了部分4大资产管理公司省级分公司的权限,减少竞争对手;
非国有银行资产比例增加,相对于国企,私企数量明显增多,增加了司法的公正性。
多样化盘活和退出,获利空间大:
结语
对于新形势下金融市场与不良资产投资机遇,经济发展有其必然波动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对于不良资产这样一个特殊的投资品种,准确把握投资时机,通过合理的管理与处置手段,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逆周期投资收益,具有另类资产配置的独特价值。 |